郭理闯 (会计22402班)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在水墨丹青中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我们在龟甲木牍里激发“思接千载”的心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色传统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当今,“国潮”产品大放异彩,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彰显了文化创造力,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牌”。观文化之昌盛,延传承之火炬,借创新之活水,踏时代之海浪。为传统文化赋能,方能绽放文化自信之花,展中华文化的旖旎风采。
开拓进取,创新求解传统文化
“万物有所生,而独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离不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根。从锦织霓裳到丹青书画,从楚汉的浪漫主义到魏晋的人文风骨,从隋唐的雍容宏大到宋元的韵外之致……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国潮”品牌迅速兴起,正是通过创新把传统美学融入到产品内核。当传统“白酒”与现代咖啡相遇、古老的花工雕刻在口红膏体上、敦煌壁画遇上数字科技、老字号店铺成为打卡热门,创新让传统文化穿上了“时代新装”,赢得“火出圈”的流量密码。科技创新为文化注入了不竭的源泉。浙江杭州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云展览”、“慢直播”等开放活动,让市民感受良渚文化;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古诗灯光秀、互动节目“盛唐密盒”,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领略璀璨的盛唐文采。创新与求解,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里发扬光大;互动与共鸣,让传统文化在时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创新求解文化也需要一群有担当的文化人,需要一群开拓进取用创意激活传统文化的人,不论是唤醒故宫的“掌门人”单霁翔、“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还是昆曲“义工人”白先勇,他们都在为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努力。
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传统文化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穿汉服、花唐妆,在古典韵味中体味东方审美;穿马面裙、戴簪花,在古典之美中探寻文化根脉。舞台剧《只此青绿》将青灯古卷变为符合当代技术水准的流光溢彩,展现中华美学的风华绝代;《唐宫夜宴》和《洛神水赋》更是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它原有的生机。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热播,到创意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刷屏,再到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玩偶、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冰激凌、国家博物馆的金步摇玻璃杯等文创产品热销,越来越多的“国潮”产品找到现代生活的接入点并更深的融入日常生活中。重新“定义”传统文化,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坚定信心,秉持文化自信
当今,“国潮”产品作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华文化如同岁月珍酿,凝聚大国底蕴。一撇一捺,书写汉字之古韵;一砖一瓦,建起长城之宏伟;一腔一调,唱出国粹之经典;一针一线,缝制出服饰之精美。中华民族之所以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在守正创新中培育和发展、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今天,面对国内国际新形势、意识形态领域新态势、信息科技发展新趋势,坚定文化自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们要借助互联网力量、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开发云开体育(中国)载体和场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云开体育(中国)体现当代人审美的“国潮”品牌。让其走进现代生活、融入寻常百姓家,在从“破圈”到“出圈”、从“活起来”到“火起来”中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不断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
正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继承与创新的碰撞中,我们凝万古之志、汇千载之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文化的铸就需要时间的沉淀,文化的传承需要薪火相传,不断接力。观文化昌盛,延传承火炬,吾辈青年当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汲取继往开来的澎湃力量,做好传统文化的记录者与创造者,让传统文化闪烁时代光辉。